經過幾番搜尋

終於看到比較好的消息

引用自:

http://www.peopo.org/trackback.php?id=52558



  塗鴉文化在台灣仍處於萌芽階段,目前台北市共有五處合法河濱塗鴉區,包括松山迎風河濱公園塗鴉區、中山美堤河濱公園塗鴉區、士林百齡右岸河濱公園塗鴉區、 文山福和河濱公園塗鴉區及文山景美河濱公園塗鴉區。河堤牆面每四個月就重新粉刷,提供塗鴉客或民眾全新的創作平台。有些塗鴉區更採公開徵稿方式為塗鴉區增 添色彩,如台北市開放空間文教基金會在民國九十八年為美化新店秀朗橋側牆,徵求美化環境的作品,最後由羅傑設計工作室獲選。

記者鄭 燕瑜、游雯琦、賴于榛、林于楟、陳俊宏、陳珊珊/聯合報導

    現代的塗鴉藝術起源於廿世紀,人們以誇張的圖畫和文字設計,宣示自己在塗鴉區周圍的掌控權,此時期的街頭塗鴉為反骨激進的獨特藝術,成為人們表達不滿,或 展現渴望脫離貧困生活吶喊的管道,牆壁、電線桿、公車,甚至是商店大門,都是塗鴉客表達情緒、發揮創意的地點。

  但塗鴉文化在台灣仍處於 萌芽階段,多數人對其仍抱持懷疑的態度。近年來在社會的開放及政府的推廣下,越來越多人藉由塗鴉創作表達生活的態度及找尋自我認同與價值,而塗鴉文化也成 為一種藝術。

  目前台北市共有五處合法河濱塗鴉區,包括松山迎風河濱公園塗鴉區、中山美堤河濱公園塗鴉區、士林百齡右岸河濱公園塗鴉區、 文山福和河濱公園塗鴉區及文山景美河濱公園塗鴉區。河堤牆面每四個月就重新粉刷,提供塗鴉客或民眾全新的創作平台。

  有些塗鴉區更採公開 徵稿方式為塗鴉區增添色彩,優勝作品將永久彩繪在該地,如台北市開放空間文教基金會在民國九十八年為美化新店秀朗橋側牆,徵求美化環境的作品,最後由羅傑 設計工作室獲選。

  河濱公園設立塗鴉區後,廣受大眾喜愛,相關單位也計畫日後增加塗鴉範 圍,讓喜歡塗鴉藝術的民眾有創作空間,另一 方面也可美化河堤。

福和、景美河濱公園塗鴉區 開放彩繪 展現多元作品

    近年來河濱公園成為廣受歡迎的休閒場所,政府為美化河堤,改善單調牆面,於民國九十八年在文山區增設二處合法塗鴉區,分別位於福和河濱公園和景美河濱公園 北新橋下,提供民眾自由創作的空間。

  由於河濱塗鴉區受到熱烈迴響,希望展現更多不同面貌的創作,政府原規畫每半年清除牆面,也縮短為每 四個月重新粉刷,讓喜愛塗鴉創作民眾擁有一個揮灑的空間。

  福和河濱公園塗鴉牆面約三百平方公尺,設置於高架橋下方,即使碰到雨天也不會 影響塗鴉者創作。而景美河濱公園北新橋下的塗鴉牆面約二百平方公尺,由於位於涵洞內,整體感覺較昏暗且沒有任何標示,宣傳效果略顯不足。

    居民林芯妤表示,利用橋下老舊空間設立塗鴉區,不僅可防止塗鴉客到非法區塗鴉,還可美化空間。民眾劉秉隴也說,設立塗鴉區是個好政策,不只讓塗鴉客有個合 法創作的空間,更重要的是可讓經過河堤的民眾,欣賞到塗鴉藝術。

    目前是自由藝術家的徐建宇卻認為,街頭塗鴉是種自由的表現,政府開放塗鴉區是試圖將塗鴉客收編在美化牆面裡。他表示,塗鴉一旦變得規矩就失去意義,並表示 自己絕對不會去塗鴉區進行任何創作。

  塗鴉客TORO表示,自己曾去過文山區二處河濱塗鴉區塗鴉,對於政府每四個月重新粉刷牆面持反對立場,他認為,不需要每一處塗鴉區都定期粉刷,好的塗鴉作品應永久保留。他建議,政府應增設更多塗鴉區,讓塗鴉客及民眾有更多創作空間。

    目前任職於TVBS周刊美術編輯的呂亭瑩認為,設立塗鴉區可有效拉近塗鴉與一般民眾的距離,讓街頭塗鴉不再是人人喊打。她建議,應多讓各種不同的畫風、不 同的世代、不同的創作模式一同在牆上留下屬於自己的故事,不僅是一種交流,更可以增添城市美感。

新店秀朗橋塗鴉區 徵稿競賽 美化橋側牆面

    為緩和新店市秀朗橋周邊沉重的軍事氛圍與美化環境,政府開放認養秀朗橋側牆及橋旁人行道,並由民間企業,與台北市開放空間文教基金會合作,於民國九十八年 十一月舉辦秀朗橋側牆環境改造計畫,進行塗鴉徵選活動,獲得首獎的作品將永久性設置於秀朗橋側牆面。

    徵選結果由羅傑設計工作室創作的「城市樂章」獲得第一名,目前已經完成油漆彩繪,未來並將搭配LED燈,透過燈光的串連,點亮整座秀朗橋,預計四月中旬會 完成牆面布置。

    羅傑設計工作室的行政人員,也是這次「城市樂章」主題的發想人簡敏怡表示,創作靈感源自於行經秀朗橋的汽機車、橋下的新店溪及周邊各種聲音,汽機車與溪流 交織的動線配上聲音就像一幅樂章。      

    羅傑設計工作室藝術總監羅傑表示,設置於秀朗大橋側牆面的「城市樂章」屬於公共藝術,著重民眾的參與及共鳴,並具備公共議題的關懷。

    羅傑表示,期待政府單位多以舉辦競賽的方式來發展公共藝術,如此藝術創作者不但能夠擁有更多自由創作空間,也可以讓一般民眾能藉機了解塗鴉等相關藝術。

設立合法區域 讓民眾了解塗鴉本質

    台北市開放空間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黃浩德表示,新店秀朗橋側牆的塗鴉藝術,與文山區河濱塗鴉區性質雖不相同,但兩者皆值得認同。

    永久性的塗鴉藝術須考慮民眾接受度,在題材上必須多方考量,而河濱塗鴉區讓塗鴉客可以盡情發揮,在創作內容或風格都會較強烈。

  現今許多 塗鴉客集結成塗鴉團體,爭取更多表現機會。黃浩德建議,塗鴉團體須主動與政府或相關單位提案協商,並與商家協調,讓店家的鐵門成為創作的畫布,甚至與建設 公司接洽,將工地的圍籬美化一番,讓創作的空間無限擴展。

    身為多年塗鴉客且現任台北多元藝術空間青少年發展促進會理事長鄭子靖表示,新店秀朗橋的塗鴉彩繪,即是讓通過評選的作品,由政府提供一筆預算去創作,讓許 多塗鴉客能從興趣變成職業,也是支持塗鴉文化生存的方式。

    至於文山區採用開放空間且每四個月重新粉刷,能讓塗鴉客有練習的地方,但作品不能永久保留,創作者難免失望。

  鄭子靖提到,當前政府對於 塗鴉創作的規畫,應首重提升塗鴉地位。他認為,政府雖有提供合法塗鴉空間,但地點不好,如能在北市精華地段開放一面牆,甚至規畫一個塗鴉創作區,不僅能開 放民眾觀光,也能讓塗鴉客繼續創作。

    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理事長駱麗真表示,塗鴉本身就是自由文化的表現,喜歡塗鴉的人是想要表達自己的思想與看法,開放合法區域供塗鴉,相當符合塗鴉文化精 神。                   

    駱麗真表示,塗鴉客未經同意在非法區塗鴉是不對的行為,或許多開放一點合法空間可改善此現象,但應先改變民眾對於塗鴉客的負面評價,讓民眾了解塗鴉創作本 質。

    駱麗真也指出,政府不應規範太多,應給塗鴉客生存空間,只要開放幾個合法區,不需要一直限定該怎麼做。最重要的,還是大眾給予支持與肯定,認可街頭塗鴉藝 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肥尼就是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